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资讯 >>本章琴台客聚:古龙的散文
四月十二日《文汇读书周报》透露,二○一三年,七十二本古龙小说、八部古龙剧、六款古龙游戏将登场。保守估计,影视剧、游戏、图书版税累计为一亿二千六百万人民币。若古龙还活著,今年作家富豪榜的状元宝古龙小说集座,非他莫属。
单就图书而论,七十二本新版的古龙文集,版税高达千万,已经下厂印刷,不久将会全国亮相。出版方认为,“古龙的作品是深入街头巷尾的文学经典”,“读者群超过一亿,而且文学经典从来都是常销售,不愁卖。”古龙小说是否“经典”,那还待斟酌,但据台湾的陈晓林在二○○八年说,台湾有研究生已以《古龙作品的转型创新》为题,得博士学位,“见证了古龙作品登上严肃学术殿堂”。姑勿论如何,古龙小说之吃香,仍方兴未艾,值得研究。
不过,据一九七八年,此间有过来人者,却有此评价:
“古龙的杂文、随笔写得比小说更有深度,更有意境。曾经有人说过:古龙如果不写武侠小古龙小说全集阅读说,他的杂文一样可以成大名。”
同年,有份《女性》杂志甚至说:“海外有很多读者,看过古龙的杂文,就曾经说过古龙的杂文第一,武侠小说第二。”
上面所引,见于陈舜仪整理出版的古龙著《笑红尘》(简体字版,吉林出版集团、时代文艺出版社,二○一二年六月)。陈舜仪者,台湾七十后人也,他在“前言”中说:“这些评语不一定正确,不过古龙的文字确实耐嚼。”是否“耐嚼”,在下便不认同。古龙的散文和他写的小说一样,行文浅白,好卖弄一些“玄机”,如:
“现在,我是一个写武侠小说的人,以前当然不是,没有人能够在七八岁的时候就能写武侠小说。
“以前,我甚至也不是一个看武古龙武侠小说侠小说的人。
“我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看武侠小说了,却不是一个看武侠小说的人。
“因为我只不过是一个看武侠小说的‘迷’。
“我‘迷’武侠小说从我七八岁的时候一直到现在。可是‘迷’的武侠小说作者也只不过三五个人。”
这是典型的古龙风格,无论他写武侠小说写散文,都如是。他卖弄的“玄机”有时很易明白,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时却如上引,却堪“耐嚼”,要“摸清”他究竟在说甚么。他还喜用长句,如“有甚么样的作家才能够创造一个真正有他自己独立思想生命的人物呢?”跟著说:“只有一种作家,那当然无疑是一种能够让人永远怀念的作家。”这些“懒哲理”、“懒文艺”之言,我简直吃不消。古龙小说改编的电影,颇多可观,但文字,却不敢恭维。这是个人的爱好和品味,亿万古迷,莫要骂我。
这部《笑红尘》都四十九万字,厚达四百余页,几乎将古龙散文作品一网打尽,引我共鸣的不外寥寥几篇,如《城里城外》、述倪匡夫妇的,写于一九七四年,那时倪匡夫妇之情弥笃,其后却非也,倪匡的“浪行”,天下闻名;但到晚年,夫妇又重归古龙当年的描述,于今读来,真唏嘘!